首页

重口味调教

时间:2025-05-25 18:01:59 作者:【小新的Vlog】电子导盲犬究竟如何?小新蒙眼去感受 浏览量:44371

  中新网太原11月13日电 题:探访太原新发现北魏石窟:孤独隐匿山间近1500年

  记者胡健

  立冬后的第六天,地处中国北方的山西太原阴冷潮湿,一处新发现的北魏时期石窟隐匿在崇山峻岭中,孤独地矗立了近1500年。

11月13日,中新网记者探访山西太原新发现的北魏晚期石窟。韦亮 摄

  从太原市区出发约一个小时车程,便抵达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的磺厂村。一路上树林茂密,薄雾弥漫,不少路过的运煤车让这段蜿蜒曲折的路程走得缓慢。

  抵达磺厂村后,还需经过一条陡峭的山路,这座北魏时期的石窟就“藏”在半山腰,一不留神,还以为是座大石块“坐”在山腰,难被发现。

11月13日,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窟呈三壁三龛的形式。韦亮 摄

  沿着山路下行,近5米高的石块中央,有一孔长、宽、高约为1米左右的石窟,石窟平面基本呈正方形,石窟内部为三壁三龛式,三壁主尊均有明显的褒衣博带、秀骨清像风格,符合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石窟造像艺术汉化的趋势。

  石窟最重要的发现,是清晰明确的纪年。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裴静蓉介绍,石窟壁上刻有“延昌三年八月十五,石窟主郭广兴等”字样,也就是公元514年。“这对专家学者来说,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标尺。”

1月13日,这座藏在半山腰的石窟引来不少媒体围观。韦亮 摄

  享誉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(始建于公元460年)与这座同属北魏时期的小石窟相隔300多公里,始建年代相差54年。公元494年,北魏王朝迁都洛阳,此后的30年间,是云冈石窟的三期工程,这些洞窟分布在云冈石窟第20窟以西。

  裴静蓉介绍,与云冈石窟相比,这座石窟能看到一些明显的云冈特征,也有当地的文化特性。可以看到北魏时期都城南迁,从而形成的文化演变过程。此次发现的石窟,是目前为止太原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窟,为太原乃至全国石窟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。(完)

【编辑:周驰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防部:中方为柬埔寨、老挝举办扫雷培训班

专家认为,美国会近日通过涉TikTok法案体现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支持特斯拉在华测试最新科技,是外资与中国市场的“双向奔赴”。这再次展现了中国政府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,中国欢迎外资企业在中国落地先进的智驾技术,让中外技术在国内同时开花,共同进步。(中国日报)

两岸学子分享心得:春暖花开时节内心倍加温暖

夜幕降临,尖竹汶府渐渐热闹起来。水果加工厂里灯火通明,厂外道路上,运输车辆疾驰而过。侬瓦的货车也已离开工厂,满载着美味的榴莲驶向中国市场。

浙江文物寻宝团成立 以短视频形式讲述文物背后故事

龙岩3月15日电 (邓惠中 王治康)“队友们在前方救援‘打头阵’,而这‘三尺灶台’就是‘后方战场’,我的任务就是让队友们吃饱、吃好。”梅瑞廷常常这样说。

跨越黄茅海“延长”港珠澳大桥!到底为了什么?

从国家治理来看。周朝实行分封制,秦朝统一中国后,推行中央集权,在地方采用郡县制,实行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,推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制度创新,奠定了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石。后来,隋唐开创实行科举制、元代确立行省制度、明代制定《大明律》完善司法制度、清代对边疆地区“因俗而治”的政策等,都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,不同程度体现了中华文明“变则通”的创新思想。

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

7月30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07月30日15时35分在西藏那曲市聂荣县(北纬32.20度,东经92.74度)发生3.1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